外滩的历史

2024-05-16

1. 外滩的历史

民国三十八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受命全面接管民国资本银行。新生的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分行等国资银行集聚外滩。 
1979年,中国推行改革开放,上海新建的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要素市场如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清算所等都首先落户于外滩;众多外资银行回归外滩。上海市政府让出大厦,开设浦发银行。
2007年4月,上海市政府批准实施面向世博的新一轮外滩交通综合改造工程。7月,外滩开始综合大改造。
2009年3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被中央批准后,外滩金融聚集带确立,大体范围是沿外滩,北起苏州河,南至世博园区,整个范围面积2.6平方公里。2010年3月28日,世博会开幕前夕,外滩全面完成改造工程。

扩展资料:
自19世纪40年代,租界被英法等国抢占后,外滩便成为了一个主权区,西方列强以他们的方式经营、管理、建设租界,当商行、金融企业在外滩占有一席之地后,即大兴土木,营建公司大楼,而外滩的建筑大多也经过三次或三次以上的重建。
20世纪,由于建筑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长,外滩出现了多层和高层建筑,式样五花八门,诸如英国古典式、英国新古典式。
英国文艺复兴式亚细亚大楼、上海总会、浦发银行大楼、恰和大楼等,还有法国古典式、法国大住宅式、哥特式、巴洛克式、近代西方式、东印度式、折中主义式、中西掺合式等,呈现世界各国建筑共存的局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外滩

外滩的历史

2. 外滩的历史

 
  外滩(英文:The Bund;上海话拼音:nga thae),位于上海市中心黄浦区的黄浦江畔,即外黄浦滩,1844年(清道光廿四年)起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成为上海十里洋场的真实写照,也是旧上海租界区以及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始的起点。
  外滩全长1.5公里,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东面即黄浦江,西面是旧上海金融、外贸机构的集中地。
  1943年起,外滩的正式路名为中山东一路。
  上海辟为商埠以后,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报社开始在此云集。
   
  外滩迅速成为全国乃至远东的金融中心,1943年8月,外滩随交还上海公共租界于汪精卫政权,外滩也随著上海结束长达百年的租界时期。
  自上海开埠后,外滩就开始成为上海乃至中国的金融及贸易中心,也是旧上海资本主义的写照,一直以来被视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和城市历史的象征。
  与外滩隔江相对的浦东陆家嘴,有上海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则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外滩矗立着52幢风格迥异的古典复兴大楼,素有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是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上海重要的地标之一。
  1996年11月,国务将其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上海外滩历史来源

外滩之“外”  外滩的“外”应是“外国”之“外”。在明代,老百姓把外滩叫黄浦滩。到1860年,咸丰皇帝开始把外国人叫外洋国人,李鸿章在上海办了个外国语学院,称为外国语学堂,“外国”这个词开始在社会上广泛使用。19世纪末,宝顺洋行登了一则广告,使用“外滩”代替“黄浦滩”。  外滩之“滩”  按照中国传统,河流两旁的延伸部分被称为“滩”,外滩的“滩”就是这个意思。1843年的外滩是指外滩公园之滩,可以说是个不死不活的长滩,当时那里建了大量的私人码头。后来英国人发布一条命令,对所有的私人码头均不承认,并用钢筋混凝土筑了一条浚浦线,外滩的岸线从此固定下来。外滩一开始是英国人专管领地,后来美国人进入干涉,外滩变成了公共租界,就成了公滩,也就是现在这样一个社会公共空间。  外滩的翻译  The bund”并不是外滩的英译,对英国人来讲,“the bund”也是外来语。中世纪时,奥斯曼帝国东征,阿拉伯中一个叫帕西的民族逃到印度,英国人到印度后,叫帕西人介绍东方的河滩,帕西人称之:the bund。英国人来到上海后,就借用了“The bund”。

麻烦采纳,谢谢!

上海外滩历史来源

4. 上海外滩历史来源

 外滩之“外” 外滩的“外”应是“外国”之“外”。
  在明代,老百姓把外滩叫黄浦滩。
  到1860年,咸丰皇帝开始把外国人叫外洋国人,李鸿章在上海办了个外国语学院,称为外国语学堂,“外国”这个词开始在社会上广泛使用。
  19世纪末,宝顺洋行登了一则广告,使用“外滩”代替“黄浦滩”。
   外滩之“滩” 按照中国传统,河流两旁的延伸部分被称为“滩”,外滩的“滩”就是这个意思。
   
  1843年的外滩是指外滩公园之滩,可以说是个不死不活的长滩,当时那里建了大量的私人码头。
  后来英国人发布一条命令,对所有的私人码头均不承认,并用钢筋混凝土筑了一条浚浦线,外滩的岸线从此固定下来。
  外滩一开始是英国人专管领地,后来美国人进入干涉,外滩变成了公共租界,就成了公滩,也就是现在这样一个社会公共空间。
   外滩的翻译 The bund”并不是外滩的英译,对英国人来讲,“the bund”也是外来语。
  中世纪时,奥斯曼帝国东征, *** 中一个叫帕西的民族逃到印度,英国人到印度后,叫帕西人介绍东方的河滩,帕西人称之:the bund。
  英国人来到上海后,就借用了“The bund”。
  麻烦采纳,谢谢!
   

5. 1840年的外滩到2021年的外滩的历史

上海外滩是上海租界区也是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发的起点。1843年前,这里还是黄浦江边的一片泥滩。1844年起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英国人使用这块地区作为码头,不久这里开设了怡和洋行等一批英资公司和美资的旗昌洋行。
  1848年在这里铺筑了马路和加固了江岸。这条马路的名称(Bund)至今为止是西方国家对上海外滩的称呼。   

1868年今天的黄浦公园建立(当时叫外滩公园),这是上海最老的一个公园,到1928年外滩公园只对西方人开放。
  19世纪末开始,上海外滩渐渐成为租界区管理机构、银行、旅馆等建造它们的体面建筑的地区。逐渐地租界初期在这里建立的比较矮小的建筑被拆毁,新的豪华大厦起立。  1928年7月1日外滩公园正式对中国人开放。
  到1930年代今天上海外滩的天幕基本上成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多数这些建筑都被国家或城市机构使用。到20世纪80年代为止上海外滩的外貌基【摘要】
1840年的外滩到2021年的外滩的历史【提问】
上海外滩是上海租界区也是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发的起点。1843年前,这里还是黄浦江边的一片泥滩。1844年起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英国人使用这块地区作为码头,不久这里开设了怡和洋行等一批英资公司和美资的旗昌洋行。
  1848年在这里铺筑了马路和加固了江岸。这条马路的名称(Bund)至今为止是西方国家对上海外滩的称呼。   

1868年今天的黄浦公园建立(当时叫外滩公园),这是上海最老的一个公园,到1928年外滩公园只对西方人开放。
  19世纪末开始,上海外滩渐渐成为租界区管理机构、银行、旅馆等建造它们的体面建筑的地区。逐渐地租界初期在这里建立的比较矮小的建筑被拆毁,新的豪华大厦起立。  1928年7月1日外滩公园正式对中国人开放。
  到1930年代今天上海外滩的天幕基本上成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多数这些建筑都被国家或城市机构使用。到20世纪80年代为止上海外滩的外貌基【回答】
谢谢【提问】

1840年的外滩到2021年的外滩的历史

6. 外滩街道的历史人文

外滩的地理位置优越,既可经吴淞江直抵太湖周围的鱼米之乡,又能溯长江深入中国腹地。开埠后原设广州、香港、澳门、南洋等地的洋行纷至沓来,先后在外滩租地造屋,开设银行、洋行等。随着城市经济和建筑技术风格的发展,从南苏州路到延安东路的外滩建筑经过3次大规模的改建,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已经形成独特的格局。它们一般都体量较大、用料考究、装饰丰富、施工地道,在建筑规模、空间布局、结构技术与建筑风格上大都反映了当时西方同类建筑的水平。它们面向黄浦江,高低错落有致,形成十分丰富的天际线。 自英法先后划定租界后,就在外滩一带开洋行、设领事馆、筑道路、建码头,并逐渐由东向西发展。到19世纪中期,已形成今道路格局。街道有北濒吴淞江,东临黄浦江的优越地理位置,又是江海关所在地,外商货船都在这里装卸,逐渐形成为外商进出口货物集散地。上海解放初期,外滩街道经过一系列社会改革和整顿,社会面貌不断更新。1958年街道开始组织家庭妇女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至1960年街道组织起一批里弄生产加工组、居民食堂、托儿所等集体事业,部分单位逐步发展为街道工厂。1984年5月,划归区集体事业管理局。1979年,大批知识青年按政策返沪,街道创办合作社,开设各类店、站。1984年下半年,又兴办起街道工商企业,开办福利工厂,为地区内伤残、弱智人提供服务社会、自食其力的机会。1992年街道企业扩大规模,经营电讯器材、电子元件、机电五金、建筑五金、化学试剂、化工原料、服装等,一批建于三四十年代的老式里弄建筑,在解放后不断得到改建。河南中路北京东路口的兴仁里、如意里已被改建成由6层新式公房组成的里弄,其中兴仁里改建后连年被评为市级优美新村。

7. 上海滩的历史?

上海历史 

  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陆。市区成陆约在10世纪前叶才全部形成。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设会稽郡,治所在苏州。会稽郡辖缪县、由拳县和海盐县。缪县包括今嘉定、上海两县及青浦、松江两县大部和市区部分地区。今嘉定县境内还有一个以缪命名的缪城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筑了一条由咸阳经湖北、湖南而抵江苏、上海一带的宽阔驰道。据史载,驰道宽50步,每隔3丈植树一株。驰道通过今松江西北,“经青浦古塘桥,西通吴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率丞相李斯、少子胡亥等一批文臣武将南下巡游,曾通过松江西境和青浦南境的横山、小昆山、三泖地带,看到当地物产丰富,人众熙攘,人们划船在水上交易。这说明上海那时还没有形成城市。

  到了晋代上海地区主要依靠渔、盐之利,经济已相当发达。南朝梁大同元年(585年),分割原海盐县地域置青浦县和前京县。唐时将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建华亭县,县治设在今松江县境内,天宝五年(746年),在今青浦东北的吴淞江南岸设置了青龙镇,直属华亭县。青龙镇原是三国时吴孙权建造和停泊战舰的场所。青龙港是吴淞江下游的起点,是唐代对外贸易的新兴港口,航运船只不仅可抵沿海和内河重镇,而且可直达日本、朝鲜。

  宋初,华亭县改属两浙路秀州(州治在今嘉兴)。这时华亭县以东的海滩,已经成为重要盐场,“人烟浩穰,海舶辐揍”,商业日益发达。宋宣和元年(1119年),随着松江航道重新疏浚,青龙镇更见发展。据宋诗人梅尧臣在《青龙杂志》中记载,青龙镇有二十二桥、三十六坊,还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烟火万家”,时人誉称“小杭州”。青龙镇虽如此繁华,但当年作为华亭一个海口的上海,仍然是个荒凉的渔村。后来因为吴淞江下游的淤浅,曾经繁华一时的青龙镇,就逐渐丧失了作为长江口良港的地位,而日趋萧条冷落。

  宋熙宁年间(l068一l077年),贸易中心转移到华亭东北地区,这里形成居民点,由渔村变成初具规模的小镇。南宋咸淳三年(1267),在此正式设立镇治,并派镇将驻守。因地处上海浦西侧,便称“上海镇”。元朝至元十四年(l277年),在上海镇设立市舶司,与广州、泉州、温州、杭州、庆元、澉浦合称全国七大市舶司。本埠市舶司的衙门设在后来的上海县署内,即今小东门方浜南路的光启路上。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l291年),正式建“上海县”,这是上海建城的开始。到了明代,上海地区商肆酒楼林立,这时,上海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东南名邑”。

  明末清初,上海的行政区又进行了沿革,逐步形成了今天上海的规模。

  至l840年鸦片战争前夕,上海县东界川沙,南邻南汇,西接青浦,北连宝山。县城内有街巷63条,商店林立,鲜萃羽集,地大物博,被称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鸦片战争失败后,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指令投降派蓍英和伊里布同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第三款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清道光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接着,英国又以“理定善后事宜”为借口,于l843年l0月8日又同清政府签订了《虎门条约》。“条约”第九款规定:“在万年和约(指《南京条约》)内言明,允许英人携带眷赴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口居住...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拟于何地方、用何房屋和基地,系准英国人租赁。”同年l1月8日,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到任。他根据《虎门条约》向上海道台官慕久要求划出一块土地作“居留地”,专供英国侨民使用。宫慕久居然以为华洋分居能避免“纠纷”,默许巴富尔的要求。据此,巴富尔在11月l4日发出通告,宣布上海于1843年ll月l7日正式开埠。

  在上海被迫开埠后的一百多年里,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入上海,他们在上海竞相设立租界。先是英国于1845年在上海建立租界继而美、法也分别于l848--1849年在上海建立租界;后来英、美租界合称为“公共租界”。整整一个多世纪,上海成了外国侵略者“冒险家的乐园”。

  在19l9年的“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学生和各界人士举行全市性罢工、罢课、罢市斗争,显示了上海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月奉军进人上海,当时的北京政府将上海改为淞沪市。1927年3月29日上海临时特别市政府成立。1930年7月1日上海特别市改称上海市。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
上海地处江南,因此,上海的民俗与江南其他地方有不少相同之处。上海 开埠以后,日渐成为一个江海通津、人烟稠密、华洋杂居、五方杂处的城市 ,又给原有的风俗增添新的内容;上海风俗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上海滩的历史?

8. 上海滩的历史

《上海滩》中:丁力的原型是杜月笙;冯敬尧的原型是黄金荣;聂仁王的原型是张啸林。惟独许文强的人物是虚构的,他有‘革命党’的背景,又是大学生!!

古兆奉写的小说 
恩恩怨怨与生生死死中6个最特殊男女: 
许文强,冯程程,丁力,冯敬尧,方艳云,陈翰林 
其实都是古老大构思出来的角色 
当年古兆奉先生是因为一个什么样的触动和机缘写下了[上海滩]剧本的第一个文字的,已无从知道,但从他写下那个第一个字(不知是不是一个“上”字)开始,25年来留给无数观众的那个亦真亦幻的故事,却越来越因时间的流趟以及热爱它的人们的成长与老去越来越变成一段实实在在的传奇。25年前古先生、招先生、谭先生等人空中造楼一样的臆想,到25年后空军军官高希希的手中却一定要变成对1930年代上海滩黑帮史的考据与写实,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它真正的历史――1930年代就发生在我现在所居的这间写字间外风云际会的大上海的真正黑帮历史早已因为人们对那部剧集的痴迷和对那个偶像的怀念而逐渐湮灭了。 
强哥真的来过又死过么?程程真的爱了又去了么?力哥真的杀过又被杀过么,冯先生真的兴了又衰了么?是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的香港剧人的先知参透创造了个一“上海滩”的世界?还是1930年代的血雨腥风或者纷繁斑驳提炼出了一个“上海滩”寓言?不管怎样,到了2006年,到了高希希、李雪健、黄晓明的手里,它们一定会有个新解释,但是这也绝不会是最终的解释: 
这是极致男人的爱曲――4个爱上1个女人的男人,冯敬尧(李雪健饰)对程程的爱来自天生的赋予,一个父亲在爱的同时并未因这样深沉的爱而消减他任何鲜明的社会角色,他是黑老大,贪欲无边能量无穷,他用险恶的手段摆平了除他女儿之外的一切,这却竟然让他的父爱更有感化的力量;许文强(黄晓明饰)对冯程程的爱来自神灵的召唤,当在人生最为迷茫困顿之际见到她时,他终于把落入污淖中的精神之冠拾起,乃知自己的心灵仍然属于圣洁和纯真,于是他要逃出生天,寻找遗失的理想天堂;丁力(黄海波饰)对程程的爱来自蠢蠢欲动的肉的冲动,但他的世界之巅上只有这肉体的冲动,所以他的冲动登上自己的世界之巅时,其实也是把程程送上了自己的精神圣坛。陈翰林(沙溢饰)的爱,则是暗暗的,潜流中的,交织着更多仰慕与仇恨的情感,无所释放也无所归宿,犹如一段铿锵交响重奏中的一小段弦乐,虽然最终要融入大流,但仍然有所回忆。 
剧集中和现实中,没有男人能逃脱这样的感情极致,这是用25年时间证明了的男女之爱的模式,每个男人,在情感的每个侧面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这也是[上海滩]被无数男人奉为经典和极品的缘故吧。 
这也是美丽女人的悲歌――生于殿堂之间的程程(孙俪饰)与长于江湖之上的方艳云(陈数饰),却同时得到两个男人的共同的爱,而这两个男人又那么像一枚硬币的两个面,他们合起来天衣无缝,分裂开却又各自精彩;她们和他们处在一个有着遗传、变异、轮回概念的情感方程式中不可或缺,爱与恨如条条锁链,痛苦和欢乐之后,才能保持这方程式的平衡;她们如此的相似,程程是冯敬尧的女儿,方艳云是因为与程程母亲的貌似才获得加入这游戏的机会――她们的性格又如此相异,一个纯情如芙蓉水,一个又风尘加身――但她们的结局又是如此的相似――失去,失去爱,失去生命。 
美丽和爱情是任何一个女人从她自知为女人那天就存在的热望,但以上两个女人的命运却更像两首主题一样却韵角不同的美丽与爱情的挽歌。 
这也是沧桑世事的回味与哲思――人,终其一生,为尊严而生,亦为尊严而死。许文强的尊严更超越,是善念,他是带着使命踏上这浪奔浪流的上海滩的,虽然他无法完成使命,但却成全了尊严;冯敬尧和丁力的尊严更私欲,是贪心,但仅凭“上海滩”这3个炽热了25年的文字,亦知他们那带有私欲的尊严已然受到世人的认同,他们虽然因贪念的极致标榜而存在过,但仍能死得其所。而爱情,有时只是男人间倾轧与角逐的调料,有时又是男人痛恨与珍惜的能源;上海滩是雄性世界大结构的准确缩影,那骨架是雄性的对抗,那血液是柔性的爱恋,这不正是我们天天面对的大千世界和从中行走着的芸芸众生么。 
然而,这部40集的[新上海滩]里,从它偶尔峥嵘一下的剧情和剧照里,我们看到的是男人关系,男人与男人之间用恩与仇做成纽带,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是一个天然结成和有意维系的轮盘:黑帮大佬冯敬尧要做上海滩的白道老大,所以他要搞开发投资,走正盘,房地产在当年也如现念一样既正派也赢利,又可以把他更多的脏钱一举洗白(真是绝妙的隐喻),于是――他第一需要人,需要打手和精英这样的复合型人才,于是许文强和丁力入伙,他第二需要地,于是陈翰林老爸一个中型资本家手中的地皮成了冯敬尧俎上的鱼肉,但他们之间又不惟一种感情联结,仅仅一个冯程程就让这本相当单纯的男人关系变得微妙,冯与许因程程先走近,继而成仇,许与丁先一路因冯敬尧而成仇又再度联手,许与陈,先因程程相互较量,最后竟然登上了同一条船,而冯敬尧、丁力与陈翰林之间的间接关系也更加微妙,究竟会有什么样的细节来完备这样复杂的关系,现在尚在未知。 
这就是一出伟大的黑帮传奇背后的所有真相。 
作为旁观者的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凝神静气地等待,等待着几个月后这部40集的[新上海滩]的出世,相信,或肯定那首叶丽仪演唱的堂皇大气的主题曲是25年来仍然未变的: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 
间尔,也要向当年创造了这“上海滩传奇”的几个名字致敬: 
前香港无线电视台金牌编剧古兆奉,他因此剧而成名,亦是华语电视剧史上的宗师级人物,就是当前最为炙手可热的香港编剧韦家辉也是他的弟子之一,当年古先生曾以“韦小宝”之名“赐”之,传为美谈。 
前香港无线电视台青年才俊导演招振强、谭铭、陈树楷等,其中尤以招振强先生仍然活跃于电视剧生产一线,现在的一个身份是北京金盾信通影视公司的高级副总裁。 
当然还有周润发,他的名字就是身份,再无需任何注释。 
那是香港剧集生产最为井喷的时代,年轻的人,疯狂的创作和超越的理念,才有了这恒久不灭的“浪奔浪流”,如今,来自内地的一群年轻而疯狂的人们,也带着超越的理念,力图再现“浪奔浪流”,且,如今又是中国内地剧集生产的井喷时代。
    
补充:
《上海滩》剧本作者是香港资深编剧陈翘英; 
至于历史背景是日军全面侵华以前,外国势力在华最鼎盛的时期,上世纪20-30年代。但是事实和人物原型是没有的,只是杜撰的。有人说许文强是杜月笙,冯敬尧是黄金荣,其实这完全没有依据,《上海滩》就是一个商业文人根据当时的特殊社会背景写的一部传奇小说,除了社会背景几乎相似以外,其他都是凭空捏造,空穴来风。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